- NEWS最新消息
- 分享專區
- 專題系列
NEWS最新消息
2021/05/11
傳統與創新系列2 - 傳統樓地板發芽的式微
【 傳統與創新系列2】
《 傳統樓地板發芽的式微 》
收割、儲存、發芽
在台灣,大概只有60年代以前還可以在秋收後,看到在稻埕或馬路邊曬穀的絕美景色,就大麥而言,這也是收成後的第一步驟 - 將大麥先行降低含水量,讓它進入冬眠期,然後再運送到麥芽工廠或蒸餾廠內儲存備用。
傳統的大麥發芽程序是將大批大麥泡浸在水槽中,大約花48小時進行三次浸泡,瀝乾後取出,再於通風設備良好的樓板,平鋪約15公分高,這時期的麥芽含水量及細心管控的適當溫度濕度,會使大麥從休眠期恢復過來而進入發芽期,為了避免過熱、發霉或芽根交纏,熟練的工人必須每四到六個小時將麥芽翻動大麥一次。
大麥發芽時,會合成多種不同的分解酵素,破壞細胞壁並釋放出澱粉,這個過程約需四到七天,過度的發芽會使芽根開始吸收澱粉及蛋白質,因而減少了可以用於糖化的澱粉,所以辨識發芽該何時終止,是由代代相傳的老師傅鑒試決定的;由於自行在廠內發麥芽必然跟隨著後續的燻乾作業,作業過程中是否使用泥煤、泥煤的種類及來源、燻烤的時間、泥煤的ppm值也都是靠經驗的傳承及人為的觀察控管,燻烤不足或過度都會導致磨麥時,麥殼、大麥顆粒及麥粉的比例失常,進而影響到糖化的效率。
對早期的蒸餾廠而言,發麥芽、發酵、蒸餾是蒸餾廠工藝技術的重心,但從1960年代以後,工業化的麥芽廠開始盛行,直接將已處理好的麥芽送交蒸餾廠研磨,所以,是否還值得繼續使用耗時耗工的樓地板發芽,變成傳統工藝與創新的攻防重心。
早在19世紀末期,就有蒸餾廠使用薩拉丁箱大量的處理麥芽發芽程序,但是由於發芽時序控制不完整,導致糖化的效果不佳,所以並未被大量使用,但是在1968年,Godfrey Palmer 教授發表大麥分解過程的研究結果,詳細記錄麥芽發芽時酵素的產生及分解出澱粉的運作過程,麥芽廠應用這套詳細的分解過程,製作出可控制溫度濕度的圓桶發麥設備,不但可以同時完成發芽及烘乾程序,而所生產的麥芽的糖化效果也比樓地板發芽來得高,所以幾乎每家蒸餾集團都投入開發自己的麥芽廠,而樓地板發芽也慢慢地走入了歷史。
至今蘇格蘭113家蒸餾廠中也只剩下拉弗格 Laphroaig、波摩Bormore、齊侯門Kilchoman、百富Balvanie、高原騎士Highland Park、班瑞克BenRiach 以及 J & A Mitchell 家族旗下的雲頂 Springbank 及 格蘭格爾 GLENGYLE八家蒸餾廠仍然還有使用樓地板發芽作業;根據麥芽威士忌年鑑,這八家蒸餾廠中只剩下雲頂旗下三品牌 Springbank、Hazelburn、Longrow 及格蘭格爾的齊克倫 Kilkerran 是使用百分之百樓地板發芽麥芽,其餘6家的樓板麥芽占比都低於使用量的30%,而且其比例也將因擴大產能而逐漸減少。
用一個最簡單的事例來佐證樓地板發芽式微的主要原因:我曾分別參訪 J & A Mitchell 旗下的雲頂及格蘭格爾蒸餾廠以及威廉格蘭父子旗下的 Alisa Bay 蒸餾廠,前者二廠共有150萬公升的產能,由發麥到裝桶的生產部門由50位員工運作,近十年來,每年卻只生產不到40萬公升,反之 Alisa Bay 由麥芽研磨到裝桶的三班全能生產,也只需30位員工,每年生產2000萬公升以上;這個事例不但舉證生產成本的巨大落差,同時也看出,繼續堅持百分之百樓地板發芽對於產能增加的限制,J & A Mitchell 家族堅持傳統工藝、永續傳承,這項堅持卻使他成為目前蘇格蘭產能最低的蒸餾廠之一,同時也限制了他的後續發展,「樓地板發芽」是否值得這麼重大的犧牲?
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例證是 : 就其他六家有使用樓板發芽的蒸餾廠而言,如果他們也認為樓地板發芽是品質和風格的主要因素,那為什麼我們從來沒有看到任何一家蒸餾廠曾釋出發行「樓地板發芽」的特別版本單一麥芽威士忌? 對他們而言,樓地板發芽只是行銷以及遊客參訪中心的噱頭嗎?
引述高原騎士 Highland Park 的 Jason Craig 闡述為何蒸餾廠繼續使用樓地板發芽的原因 : 「事實上,好的威士忌絕不是來自於報表或 Excel 上的數據,沒有樓地板發芽,我們便冒著淪為「主流煙燻」(mainstream smoky) 或者是「島嶼型的麥卡倫」(mainstream smoky) 的風險,樓地板發芽是我們威士忌風格的來源,而絕不是訪客參觀的過程而已。」
從樓板發芽占整個業界的比重看來,買麥芽廠麥芽那方可大獲全勝,麥芽廠專業化的監控,提供了最佳的糖化效率(最佳產出),加以來源可靠、價格合宜、供應無缺、品質穩定又能依照訂製要求交貨,這是現今商業化競爭最可靠的利器,是何種的理念及堅持可以抗拒這種誘惑?
讓我們回到那家堅持百分之百樓地板發芽的蒸餾家族,看看他們怎麼說?
我們訪問過 J & A Mitchell 家族旗下的凱德漢 Cadenhead 獨立裝瓶廠前總監 Mark Watt,他引述家族總裁 Hedley G. Wright 的經營理念 「我們家族世世代代都是農夫,也是蒸餾者,我們不是商人,也不懂行銷,我們只知道做出最好的品質是企業永續經營的關鍵;我們極盡所能,致力於生產最佳產品,而其品質也已經經歷百年的試練,堅守我們傳統的工藝,是唯一可以維繫我們產品品質的做法。」
我們沒有辦法在兩方的辯證中做出取捨,唯一可以印證的方法,就是品酩上述八家的產品並與其他品牌做比對,歡迎威士忌的愛好者慷慨提供比對的結果讓我們參考。
圖片來源:Springbank 樓板發芽
※ 🔞未成年禁止飲酒.孕婦請勿飲酒.飲酒過量有礙健康!
※ 喝酒不開車.安全有保障!